朱锫:深挖自然 创造理享

建筑设计
2022-09-23
内容分享:

新闻标签

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、朱锫建筑事务所创建人、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院士

“自然建筑的核心是挖掘根源与再创造。”
 

 

自然而然 进化共生

 

遵循原有工业遗产的肌理,保留混凝土、红砖的朴素气息,塑造正交几何形体的秩序,与周边建筑交相辉映,巨大的钢梁式滑动吊车,摇身一变成为悬挂艺术装置。在此间,感受新与旧的融合,编织出时代交接的张力。这个视野极度开阔的“盒子”空间便是建筑师朱锫先生的倾心之作:798CUBE美术馆。

 

作为中国美术馆及文化建筑设计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之一,朱锫先生是继弗兰克·莱特(FrankLWright),弗兰克·盖瑞(Frank Gehry)、扎哈·哈迪德(ZahaHadid)之后世界上又一位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国际知名建筑师,并被美国建筑艺术媒体选为“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位(50 岁以下)建筑师之一”,是其中唯一的亚洲建筑师。

 

 

朱锫出生于五六十年代,多年漂泊出海再扎根祖国,这个过程是一场蜕变。在朱锫看来,艺术家、建筑家必须要通过蜕变的形式才能反映出一个时代,这种蜕变同样也在朱锫身上发生。从90年代出国求学时接触了大量的西式建筑理念,到提出“自然建筑”这种脱胎于东方传统哲学的新建筑概念,映射出的也是艺术家朱锫建筑思想与个人事业的进化。

 

他认为,建筑就像诗歌或像音乐一样,不能被太具体地定义,不完整的完整,才有更多的可能性,才更有机会构建一个理享空间。朱锫心中的建筑艺术,并不囿于工业艺术由外而内的技术感和功能体系,他所率先提出的“自然建筑”理念,是基于东方自然观当代性的思考,去建构一种从内而外的智慧、生态的建筑。他所感悟的自然之道,与其说是一种规律,不如说是一种态度。

 

 

无拘无束 敢于挑战

 

自我进化的探求,对于朱锫而言是宽阔而不设限的。除了建筑家、艺术家的身份之外,他还任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、教授,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。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学术带头人,他将精力聚焦于反思世界及中国的现代建筑教育的问题之中。朱锫希望能够像创造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全新关系一样,去探索和创造建筑教育的新关系与未来。

 

朱锫也提到,抛开现有的头衔和角色,他的理享生活是体验一种完全轻松不受拘束的状态。在他看来,比起日程表所带来的约束和压力,无拘无束最容易激发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这样松弛舒适的理享人生理念,正和朱锫所倡导的“自然建筑”一样,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角度——无论是生活还是建筑, 都应该是可游历,可穿越的非定式体验。

 

 

这种“在建筑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探究自然建筑的根源与不断创作”的态度,与COLMO所秉承的理性美学和进化态度高度共振,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菁英“超级个体”从不妥协、敢于挑战陈规的信条,引领对更高品质理享生活的探索。两者的相遇,是心有灵犀。对人与空间的探索,对空间秩序“恰到好处、 自然而然”的领悟,皆是朱锫与COLMO心中共同映射出的理享居住体验。